蒂莫西·加顿艾什(Timothy Garton Ash)介绍了项目背后的理念,网站的运作模式以及我们对全球网民广泛参与的期许。
互联世界中的自由表述
起初,人类的沟通仅限于声音和手势。后来我们学会了绘画、写字和印刷,又利用电话、广播和电视等新技术,将沟通的范围从几十人扩大到上千万人。现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让我们能够和多达四十亿人展开交流。这对于自由表述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然而这个互联的世界也为恋童癖、暴力威胁和侵犯隐私等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最好地运用这一自由。对于说什么、做什么和展示什么,到底应该做出怎样的限制?哪些应该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哪些属于我们自己建立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又由谁来制定?
这个问题并不仅仅限于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带来的各种可能。我们同样关注地缘政治中的西方(或称之为北半球)和正在崛起中的东方(或称之为南半球),关注来自这两个地区的人们能够就言论自由的规范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在这个日趋后西方化的世界里,又急切的需要展开全球对话,不仅仅是政府间的对话,也要让生活在东西南北的普通人都能参与。只有通过这种开诚布公、信息通达的对话,我们才能发现哪些标准是,或者能够成为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标准,而哪些是局限于本地的标准。只有通过这种跨越所有国界的交流和倾听,才能确定我们自己的真正想法。我们当中许多人或许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争论。而我们只有了解了相关的观点后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简要来说,我们的讨论围绕着全球自由表述的十项原则展开。这些原则是在与世界各地研究言论自由的专家学者、律师、政治理论家、神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记者的讨论中提炼出来的。由牛津大学的研究生组成的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细致的工作对其进行了修改,团队成员的母语涵盖了网站所使用的十三种主要语言。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期望这些原则在所有语言中都是简练、清楚、易于理解的。这些原则草案互为补充,相互限制,需要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来加以理解。不得不强调的是,在这个每个人都与他人比邻而居的世界里,我们试图起草的是一个初步的准则,以规范我们应该或者不应该自由地表述什么,或者以什么方式来表述。这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一些人会谴责这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项目,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之所以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是因为言论自由虽然最早是在现代西方得以制度化并受到法治保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一种价值观,它必然会与其他文化相异或冲突。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史书《国语》就记载过召公谏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当欧洲人在宗教战争中互相残杀时,印度皇帝阿克巴却在召见来自不同宗教的智者,与他们辩论不同宗教的优缺点。
如果我们认同启蒙运动提出的普世价值理念,那么现在就是全球的人们一起寻找真正普世的普世主义的时候了。一个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就是提交我们认为可以适用于所有地区的人——不论男女,不论国籍、信仰和文化传承,适用于所有人的原则,然后接受来自各方的修正与挑战。
网站的结构
我为每条原则草案都撰写了 一段对应的解读文字,简要地介绍了问题之所在,并配发了相关的案例以及其他资料、精华内容和讨论的链接。我特别强调“简要”二字,因为这里许多问题几个世纪以来都是政治、法律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电子通信和全球化的条件下,人们再次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这些老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大谈特谈,因此,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读者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话,请阅读我的新书《言论自由:互联世界的十项原则》。如果购买的是电子书,那么书中有大量链接指向本站和网上的其他精彩内容。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案例研究。很多案例是我们的学生撰写的,他们把一般性的原则和世界各地真实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没有这些案例,原则就会变得抽象和软弱无力。只有仔细思考这些个案,我们才能理解其对应原则的真正含义。案例研究的数量将随着讨论的深入和读者的反馈不断增加。
每条原则都以“我们”开始。“我们”是谁呢?在这个语境中,它所指的是全世界的公民和网民。因此“我们”指的就是读者你。以前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往往集中在法律应当怎样约束言论自由上,这也是许多倡导言论自由团体所努力的目标。我们的项目从他们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但那并不是我们的关注点。
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试图发掘潜在的核心思想或规范,以指导我们作为个体在互联的世界中如何自由地表达自己。有些原则确实需要翻译成国家、法庭、或国际协议和组织中使用的详细的、技术性的法律语言。然而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原则至少应当反映在社交网络的社区标准,媒体的编辑惯例和我们日常线上或者线下进行的各种私人交往活动中。
因此,这些原则应当是我们以三重身份发表言论时所遵循的指导原则。这三重身份是公民(能够影响自己的政府和议会);网民(能够影响那些以向我们提供服务的媒体和通讯机构);及简单地作为个人,一个每天都与其他人互动的人。
为了丰富讨论内容,我们将尽力为大家带来不同地区和不同观点的新声音。有些评论者很著名,有些则名不见经传。我们将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介绍他们的评论,报道我们在世界各地组织或参与的活动,并且会对与言论自由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事态发展做出反应。
如何参与?
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你”——来自各国的公民和网民。“言论自由大讨论”的目的就在于把专业性和公开性结合起来。尽管我们得到了一批专家顾问和牛津大学的学术资源支持,但是专业性和开放性没有必要拆分对立。公众意见有时比孤立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更加有益,更具有权威性。此外,我们寻求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和不同政治倾向的人都能接受的原则,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会是极有价值的。
我们希望您能找到与这支非常国际化的团队以及来自不同文化和观点的著名知识分子和专家进行对话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还有什么遗漏”栏目中,我们诚邀您提出,我们的目录中漏掉了那些重要原则,并就有关它们的新领域和新思维提出建议。有很多话题遗憾地没能进入前十:例如淫秽色情,特别是儿童色情,还有广告和知识产权,他们应该有对应的原则吗?还有哪些话题需要自己的原则呢?
请从网站顶部的导航栏中选择一种默认语言。网站的13中语言覆盖了全世界80%的互联网用户。要想了解得更多内容,以及网站翻译的过程,请参见“我们的语言”。请注意,新内容将以英文首发,您所选择的语言可能会稍有滞后。视频和音频材料将主要使用原始语言,并附有英文字幕。
如果您想点评和投票,我们希望您能如愿,我们要求您通过一个简单的注册程序。我们的偏好是实名制,并相信这应该是在自由国度进行文明讨论的规范。如果我们能知道在和谁对话,就能坦诚,更直接地展开对话。我们当然也承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必须匿名或者使用笔名,无论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太自由的国家,还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他们的老板、邻里或者家人发现。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各地盛行实在可悲。因此选择权在于您手中。有关真名与匿名的讨论请点击这里。
无须说,这是一次试验。我们希望由此产生出来的是真实的,至少是有趣的、反映实情的、真正跨越文化的、多种语言的大讨论。我们期待出现新的富有启发性的案例研究以及对修订过的或者新的原则提出的更多建议。我们希望发掘世界各地参与者的看法,以探究主要的分歧所在。
本站数据将由牛津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存档,以便未来的读者能够考察讨论是如何从2011年建站伊始演化至今的。
蒂莫西•加顿艾什
print Print picture_as_pdf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