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验证公民报道的真实性

《有故事》的新闻主编Malachy Browne向我们解释了社交媒体新闻机构如何向直播网站验证他们的新闻来源。

在近几年间,由全新的数字媒体交流技术创造出的新媒体影像对新闻机构来讲既是机会又是挑战。2012年的观众不再是新闻的被动消费者——他们现在是新闻的创造者,生产新闻这一环节的参与者。但是随着每秒钟无数推特状态的发出,数以万计的图片和视频被不断上传到网上,我们如何去相信哪些内容是真实的?

验证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的内容是《有故事》报道的基石。每一条视频、每一则图片都在我们团队的严格审核之下。就像在1993年的惊悚片《公司》(The Firm)中那个不屈不挠的小喽啰Bill de Vasher所说的那样:“当我什么嫌疑都没有的时候,我就收人家的钱,装作一副有很大嫌疑的样子。”当网络上充斥着如此之多的免费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找到的任何东西都抱有一定的警戒心。否则我们很容易就会被人发现错误。

离信息源头更近

通常的情况是,在网上分享的内容都是从某一个信息源头复制过来的。图片有时候是拼接粘合而成的。一些事件的描述,标题以及上传日期也会被修改。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更加靠近信息源,而这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图片对比技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始视频缩略图。也能够让我们检查嵌套在视频或图片中的信息。通过识别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我们就能最快找到上传视频或图片的原始文件。

一旦信息源头被确定下来,我们就对该上传者进行鉴定,就像在原始打印文件或者广播报道中一样。我们不断地调查他们以及关于他们的“数字脚印”。事实上,这些“脚印”通常能够提供传统信息源无法提供的信息。

拿一则Youtube视频举例,我们会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

  • 上传人的账户是在哪里注册的?而从上传历史来看他/她平时主要在呆在哪里?
  • 其他的社交媒体——推特、脸书、博客或者相关网页——该上传者是不是也有账户在上面?而上面又透露出哪些关于上传者最近的位置、活动、偏见、目的以及可靠性的信息?
  • 这些上传账户已经存在多久了?它们有多活跃?
  • 他们是否和视频中的叙述方式一样用俚语和方言发表信息?
  • 我们能不能查询到相关网站的IP地址信息(WHOIS信息)?
  • 该人物是否被列入了地方工商名录?他们的网上活动圈是否表明他们和某个新闻或者地点相关联?
  • 这名上传者是否只是从别的新闻媒体或者Youtube频道中转发,复制视频,或者是只上传他们的原创视频?
  • 这个账户上传的视频质量是否稳定?
  • 视频的描述是否大体一致?大部分是否都来自同一地点?视频描述是否有日期?视频结尾是否有视频格式的信息,比如AVI或者MP4?
  • 我们是否熟悉这个账户?这个账户过去的信息是否可靠?

证实内容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对于信息源的可靠性有一个大体了解,而近距离了解上传者也是同样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就要评估内容本身了。同样,我们提出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在该视频拍摄的环境中这则视频的内容是否合理?有什么是和我们的记者本能相悖的吗?有什么东西显得比较别扭吗?有哪些线索是不合法的吗?而且我们总是把视线从直接的内容关注转移到背景细节上:

我们能否从地理位置上定位这个脚本?这里是否有任何的地标或者地理方位细节可以让我们在谷歌地图或者维基地图上证实事件的位置?

  • 视频中的街景是否和谷歌街景或者全景地图之中的地理位置图片一致?
  • 视频中的天气和当天的天气是否一致?
  • 视频中的影子倾斜度是否和新闻发生时间的太阳高度一致?
  • 交通指示牌和商店名牌是否指示了新闻发生的国家和地区?
  • 这则视频是否和关于该地区的其他视频/图像之中的环境一致?
  • 《有故事》团队对于这则事件还有什么其他的信息可以用来证实这则视频?

高手在民间

通过我们团队的调查,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并且通常这已经足够让我们证实视频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就如同Clay Shirky注意到的那样,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不仅仅是很多新信息的源头,也是合作发生的地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的核实,专家们必须和一些地方高手合作,进行信息的商讨和解密。我们通常还会问一些问题:

  • 那些我们近距离调查的社会团体如何理解这则视频?
  • 视频中的口音和方言能够帮助识别视频事件发生的地点吗?
  • 视频是否和已经被报道的一系列事件是一致的?(比如《有故事》的推特账号,新网页新闻和地方新闻报道)
  • 是否还有其他的线索能够证实视频的真实性?

在《有故事》编辑部,我们通过官方和个人的方式近距离接触脸书、Youtube、Skype、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接触其他的媒体团体,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专家团队、信息源、公共分享方式并且也同样在合作模式下核实新闻内容。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们的协同努力,来证实一则非常有争议的视频: 一名叙利亚武装安全人员被指控活埋一位来自霍姆斯古赛尔城的公民。《有故事》团队花费了数小时来研究关于该视频的证据,并寻求了叙利亚视频新闻方面专家的建议。(点击此处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对于发布该视频的脸书账户抱有怀疑态度,而且叙利亚活动家们声称这则视频是对他们带有偏见性的视频。和《每日邮报》、BBC社交媒体、UGC新闻以及NPR的团队进一步分析探讨该视频,与叙利亚当地的线人一起研究该视频的音轨,我们发现该视频之中的声音“太过清晰,而拍摄者距离现场又很远”。虽然调查的结果并不是盖棺定论的性质,但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则视频的真实性,并向我们的新闻客户提出了建议。

因为新闻报道的确有它自身的价值,因此新闻信息以及新闻源——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要在严格的审核之下变得至关重要。《有故事》与Channel4合作,对于Youtube上40则2011年十二月上线的关于叙利亚武装安保人员系统性虐待其公民的纪录片《叙利亚虐待机器》视频做出调查。该纪录片迫使居住在伦敦的叙利亚第一夫人Asma al-Assad的父亲,用邮件通知Asma和Bashar,建议他们如何回应该事件。而叙利亚驻英大使馆发布的声明几乎和他父亲的建议一模一样。

叙利亚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变,但是Channel 4的案例显示出社交媒体迫使一个政权,一个像叙利亚那样的集权政权必须作出回应。而通过证实践踏人权的证据,我们希望终有一天行凶者能够被绳之以法。

继续阅读:


评论 (0)

读者须知:自动翻译由Google翻译提供,虽然可以反映作者大意,但不一定能提供精准的译意。

  1. Talking with a friend yesterday, we had the idea that maybe what would have been worth debating here is the fact that by reporting false information or pieces of news regarding an event, medias deprive those who have the ‘truth’ and want to express it of the audience’s full attention and trust. In fact, if the audience hears two contradictory reports about one specific event, it might believe the first one or the other or none of them. False news reports in the media might then damage not freedom of speech (at least not directly), but the reception of this speech. Because of that, it could potentially discourage some from expressing themselves (‘nobody will trust me now, why should I speak?’) and thus from using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To be explored…

  2. Very interesting description of (advertisement for?) Storyful, yet I do not see the link with free speech, can someone help me understand how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Free Speech Debate? Thanks!

以任何语言评论

精选内容

向左划动浏览所有精选内容


“言论自由大讨论”是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达伦多夫自由研究计划下属的学术项目。

牛津大学